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院新闻
首页 >> 正文

文献研读《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

2023-09-22  点击:[]

引言

古往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翻开书本,我们能随着笔墨踏入一个社会;细嚼文字,我们能随着作者经历一种人生。欧阳修曾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作为书写人间冷暖的新闻传播学子,更应该多读、多写、多言。

一:教师领读

首次文献研读活动,由赵立敏老师指导展开,以“如何进行文献阅读”为指导方向,为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指导建议。



文献阅读的重要性

学会阅读。所有的论文都是从文献阅读开始,从文献阅读到文献综述,文献阅读是一项基础训练;学会积累。学术知识主要通过文献阅读获得;学会写作。文献阅读能提升自身人文素养,展开中西对话,充实生命的意义。


文献阅读存在的问题

文献阅读枯燥乏味,兴致缺缺,如何在文章中寻找乐趣,寻求阅读的乐趣和意义是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次,部分论文晦涩难懂,初读毫无头绪,从不懂到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而并非所有的文献都难以阅读,由浅入深,寻找接地气的文献,可以作为初读者的敲门砖。最后,文献良莠不齐,纷繁冗复,要学会在众多文献中披沙拣金、提纲挈领。


怎样进行文献阅读

第一,学习前人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找寻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例如金圣叹、陈寅恪、毛泽东。

第二,互证、互参、互驳斥。灵活对比,不拘泥于一家之言。

第三,大胆质疑,不唯书、不惧权威。发现问题、提出反驳。

第四,抓住观点,洞悉文章写作的体例、布局、风格。

第五,扎根重要文献,了解文献的起承与发展,从点到线到面,从一个文献到若干文献,构建知识地图。

第六,做读书卡片、写读书报告、心得或者做摘抄,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融会贯通。


(四)推荐阅读书目

威·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起源与散布》

彼得斯《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

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

迪尔凯姆《自杀论》

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二:学生围读

本次文献研读活动选择的共读书目为丹麦作家施蒂格·夏瓦的传播学著作《文化与社会的媒介化》。在赵立敏老师的指导下,田晓萌、伍俞霖同学作为本次文献研读的主要分享人,带领同学们共同围读,领略媒介化的变迁之路和深刻影响。

背景介绍

在“万物皆媒”的时代,媒介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播工具,而是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媒介参与塑造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人们通过媒介获取信息、交流互动、消费娱乐、学习成长,媒介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学家约翰·B·汤姆森将媒介化视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作为欧洲“媒介化”研究的领军学者,施蒂格·夏瓦从制度主义视角出发,提出了独特的媒介化思想,对媒介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对于传播学研究具有重要的转向意义。夏瓦认为,在当代,媒介化研究应该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理论框架,以分析媒介对社会及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他认为,在具体的社会、文化等不同的制度领域中,媒介化这一分析范式也应该有能力推动概念的发展和实证研究。



内容解读

本书在全文的行文脉络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始有终。全文一共分为七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背景介绍,开门见山地指出了“媒介化”是一个“中层理论”的基础定义。第二章则详细地介绍了“媒介化”这个理论视角,并在叙述中不断强调媒介作为半独立机构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作者花大量篇幅在前两章的对背景与理论叙述,为接下来四章的具体论述做足了铺垫。第三、四、五章分别从政治、宗教、游戏三个方面对不同社会和文化领域展开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引用了大量的相关学者研究,展现了媒介的强大渗透力。而第六章则是选择了更为细节的切入点,从媒介化和个体化的视角展开谈论,媒介化和其他现代性主要过程的彼此关系成为本章的焦点。本书在最后一章中,再次强调了在中观层面探讨“媒介化”的重要性,在对媒介化的复杂影响进行总结之后,也提出了建立宏观和微观单元内的媒介政策的方法,从而使得媒介服务于文化和社会的命题成为可能。



思考感悟

1、媒介政治化反作用于政治

夏瓦以北欧国家媒介化政治的发展历史为例,阐释了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介,逐渐从中介化的政治工具演变成具有批判功能的文化机构,最后成为传媒机构并被整合至政治之中的过程。以最近牵动着全球人民的重大环境政治问题——“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为例,有力地证实了夏瓦的这一观点。2023年8月24日,日本单方面启动首次核污水排海计划,央视新闻等多家国内外媒体对其进行了跟踪性报道,并开启全程网络直播,吸引了多个平台的用户同时在线观看。这看似只是媒介对政治事件的转播,但新闻媒体在互联网上主导的议程设置将整个事件呈现至台前,全球人民对日本核污水排海行为的强烈谴责也使得日本政客不得不对此做出反应。日本广播协会(NHK)24日报道,针对社交媒体和其他平台上有关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所谓“虚假信息”,日本外务省制定了加强性应对与传播政策,该计划金额约700亿日元。日本对排海事件带来的国家形象的损害并非无动于衷,早在一年前,日本大臣就在新闻发布会上饮下净化稀释后的核污水,以达到宣传该计划可行性的政治目的。由此可见,媒介化在政治中的不断渗透使得政治家为了影响议题而不断适应媒介,参考媒介逻辑去做出政策调整。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也使得政治参与的个人化和政治传播的聊天化属性不断增强,受众市场对政策的评价也通过交互媒介反馈给政治家,从而构成政治媒介化的全新环境。


2、深度媒介化下的隐忧

夏瓦在本书中对于媒介化的影响过于乐观,未能认识到当今深度媒介化时代下个人现实感知的缺失与行为脱轨。深度媒介化使得个体不仅仅是一具现实的肉体,还涉及到数字世界中的虚体。在虚体的牵引下,身体自由的感性活动维度实际上已经被窒息了。如数字平台中介下的外卖骑手、快递员都具有一个“虚体化”的维度,平台用接单量、评价状况等数据指标来对其进行考量。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现实的肉体维度被无情悬置,身体的虚体化使得人的现实感知变得麻木。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去抑制效应”往往让人们在虚拟空间表现得更加坦率,但同时也表现出自制力差甚至是反规范的行为。喻国明等学者的研究认为,网络赋权确实能够为个体使用者带来权力感,且这种基于虚拟空间的权力感知要高于在现实社会的感知;感知权力越高,个人认知和行为脱序的可能性就越大,更需要通过学习机制提升人的理性责任。故而在深度媒介化的环境之下,我们更应该关注到互联网带给个体的抑制和解放,注意到媒介化的负面影响。需要思考在技术媒介的环境中合理使用“数字虚体”的可能方案,在考虑虚体际交往维度的同时注重现实个体的情感交流。另外,在继续保持和增强互联网对于个体的赋权的同时促进网络参与者的学习和素质提升,从而让网络赋权展现出应有的个体效用和社会价值。

文 字:伍俞霖 



Copyright ©2024 衡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

衡师新传人二维码
衡师新传人公众号